细看大好时光:一部讲述理想与现实碰撞的温暖剧集

admin

  11月初,北京市城市管理委员会发布消息,将设置垃圾“分类、分质、分时”收运试点,促进居民源头分类,同时将探索设置垃圾“不分类、不收集”惩戒试点。但记者在采访中发现,不知道如何分类,成为困扰诸多小区居民的难题。(11月6日《工人日报》)

  庞大的城市垃圾处理,俨然成为城市病之一,困扰着国内大中小城市。特别是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,生活垃圾、建筑垃圾越来越多,如何处理令人头痛。按照国外和我国台湾地区的先进经验,垃圾分类是有效解决城市垃圾的出路,也是大势所趋。而且,垃圾分类效果的好坏,直觉决定了垃圾处理的质量。所以,国内很多城市早就试行垃圾分类改革,但遗憾的是,时至今日,效果很不理想,几乎没有推进,垃圾分类形同虚设,成为一句空话。究其原因之一,正是广大居民不知道如何分类垃圾,直接制约了垃圾分类工作的推进。

  垃圾分类是一项系统性工程,既需要政府引导分,分了之后还要会处理、能处理,还需要市民愿意分、会分,任何一个环节都不能出问题。北京试点了16年,居民还是不知道如何分类垃圾,实质上暴露垃圾分类的基础性工程出了问题,政府的垃圾分类教育工作没有做好。归根结底是城市推行垃圾分类,片面重视垃圾分类的制度建设,过度看重处罚机制的倒逼,只是做到了分类垃圾桶、垃圾袋等硬件设施的完备,忽视了最基础的垃圾分类知识普及教育工作。

  从不少城市垃圾分类试点工作情况来看,所谓的垃圾分类知识普及教育,不是在小区简单的放置分类垃圾桶,就是张贴毫无实质内容的横幅,或者发几张根本就没人认真细看的宣传单。这直接导致垃圾分类试点了16年,居民还是不知道怎么分类垃圾。在这种情况下,甚至有一些城市不是想着如何深入普及垃圾分类知识,而是想到通过罚款的办法倒逼“无知”的居民分类垃圾,利在千秋的垃圾分类反倒成了某些权力部门的牟利工具。

细看大好时光:一部讲述理想与现实碰撞的温暖剧集

  要顺利推动垃圾分类,更好的处理城市垃圾,不能只想到靠处罚机制倒逼,关键先得让居民掌握垃圾分类的知识。只有居民知道如何准确分类垃圾,了解哪些垃圾存在污染、哪些垃圾可以回收,才能准确分类投放垃圾。当前职能部门必须组织专业人士,脚踏实地的走进社区、走进厂矿,特别是走进校园,与民众面对面的近距离的开展持续性的垃圾分类知识教育,以及在垃圾桶、垃圾袋上都要印有垃圾分类知识。不要指望举办一场讲座、发一份宣传单,居民就掌握了垃圾分类知识,这是很不现实的幻想。在这一点上应向日本学习,日本在推动垃圾分类上,花了10年时间开展全民教育,才让日本成为世界上垃圾分类回收做得最好的国家。

细看大好时光:一部讲述理想与现实碰撞的温暖剧集

  另一方面,在垃圾运输、处理环节,也必须做到分类,恪守垃圾分类准则。否则,会打击居民分类垃圾的积极性。一些居民不愿意学习垃圾分类知识,就是认为自己辛苦垃圾分类,结果环卫工还是将各种垃圾放在一起直接运走,白白浪费自己的工夫。

发表评论

快捷回复: 表情:
AddoilApplauseBadlaughBombCoffeeFabulousFacepalmFecesFrownHeyhaInsidiousKeepFightingNoProbPigHeadShockedSinistersmileSlapSocialSweatTolaughWatermelonWittyWowYeahYellowdog
评论列表 (暂无评论,8人围观)

还没有评论,来说两句吧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