打刀,一般就以“刀”称之,可以说是日本武士刀的代表刀剑。打刀的刀身被设计成弯曲的形状,这种弯曲的设计称为“京反”.刀身的中央部位被设计成最为弯曲的地方,此种设计使得拔刀更为容易。
从长度来看的话,打刀与太刀并不容易区别。
打刀与太刀的形式基本相同,两者的区别之一在于打刀的刀鞘口两侧分别插放有小柄和笄:小柄是一种长6寸(约18cm)左右的小刀,很少用于战斗中,一般用来削东西和割线,剑侠小说中偶尔也出现用小柄代替手里剑来投掷的描述;笄是插于小柄对侧,用来整理头发和挠痒痒的道具。
虽然一般来说,太刀比打刀要长,可是也不排除有比长的打刀短的太刀和比短的太刀长的打刀。但打刀与太刀是有明显区别的!那就是打刀的铭文的所在侧不一样。通常带刀时,刀铭应当向外,此时,若刀刃向上,就是打刀;若刀刃向下,则是太刀了。
打刀和太刀的摆放区别:在博物馆中看到刀刃向上摆放的是打刀,向下的是太刀。
另一区别为其携带的方法不同,太刀是将刀刃向下佩挂于腰间,打刀一般为将刀刃向上插于腰带,当然也有刀刃向下插于腰带的,但是大多数都是刀刃向上插于腰带的。所以,一般日本武士都是反手拔刀的。于是,为了适合于这种插于腰间的佩带方式,打刀的刀身被设计成弯曲的形状,这种弯曲的设计称为“京反”.刀身的中央部位被设计成最为弯曲的地方,此种设计使得拔刀更为容易。因此,产生了拔刀与攻击一体的技巧,这就是拔刀术。名剑客田宫平兵卫更是经过反复探索,总结出了发源于拔刀术,但一对一较量时会更有效的居合术。
这一类的刀剑早在镰仓时代便已经出现,只是当时较为短小,称为“刺刀”.到了南北朝时代,长大的刀剑逐渐流行,于是便将刺刀加长,而产生了较长大的太刀以及打刀的雏形。室町时代,打刀的发展进入了一个全盛时期,并且开始与胁差共同佩带于腰间,这种打刀与胁差共同佩带的方式一直延续至今天。
还没有评论,来说两句吧...